藏獒 Mastiff在英文中可翻譯為猛犬,猛犬的一種,Tibetan英文為西藏的,聯合起來就是Tibetan Mastiff?! ? 藏獒(Tibentan Mastiff)原產于我國青藏高原,又稱為藏狗、羌狗、蕃狗、大倪。據記載距今已有800萬至1300萬年歷史。骨架粗壯、體魄強健、吼聲如雷、英勇善斗。屬于護衛犬種,具有王者的霸氣和對主人極其忠誠的秉性。 一、犬名 品種名稱:西藏獒犬 英文名稱:Tibetan mastiff 體型分類:大型 犬種分類:工作犬 歷史:原產地中國,起源于10世紀。 藏獒簡介 西藏那高聳的群山覆蓋著長年難溶的冰雪,海拔四千多以上常年寸草不生,加至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3000以上,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了高原缺氧的特定歷史條件,就是在這片土地上長年生活著一個偉大的民族:藏族。他們一年四季一放牧為生,祖祖輩輩的生活孕育出自己的語言文化,他們有著強悍的身體。為了生存他們日日夜夜與天斗,與地斗,與野獸斗。上天賜給他們強壯的身體,廣闊的草原和牛羊。同樣賜給了牧民生命財產的保護神——藏獒。在廣闊的西藏由于民族習俗,勤勞善良的藏牧民從不單殺犬。西藏是犬生存的天堂。他們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他們世世代代在沒有暖床,沒有接產醫,沒有營養師來調劑生活的日子里,披著厚厚的身毛,警惕地巡視在廣闊的高原上。世代的生活養成的耐饑渴而斗志的不減的高貴品行。西藏犬之多稱世界之最。但是西藏獒在青藏現今可稱千里挑一。青藏地區生活著大量的藏豹、藏狼、藏狐及藏獅。但是這幾種犬決非是藏獒,有些是藏獒同當地幾種犬雜交的后代。這些犬外型酷像藏獒,但性格方面有著本質的區別,有些犬性格方面有著藏獒的風范但骨骼方面已退化,這些犬是難以勝任艱難的考驗,更不能談用來育種。這些犬在牧區卻大有用武之地,在牧區廣大牧民離不開他們。他們披著長長的飾毛(主要是當地氣候的關系)日夜守護在牧區及牧家宅院,他們是牧民不可缺少的幫手,在牧民心目中他們是朋友甚至是家庭中的一員。 藏獒又名蕃狗.多啟.大狗.古稱蒼猊犬等等。產于西藏(國家二類保護動物.世界級珍稀種)。2000多年以前藏獒便活躍在喜瑪拉雅山脈,以及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區。標準的純種藏獒多見于廣大牧區,有獅頭型.虎頭型之分,有安多系.康壩系.青藏系的類別區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藏獒的足跡。 原始藏獒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帶以及中亞平原地區,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及尼泊爾甚至新疆、蒙古、寧夏境內均可發現藏獒的蹤跡。 藏獒犬對許多世界名犬的改良起到非常重要的做用,如圣伯納犬等都有藏獒的血統。但多年來由于草原的特殊生活環境以及牧民薄弱的血統保護意識,造成原始藏獒與當地牧羊犬的血統融合,使純種藏獒越來越少。藏獒其體格高大.格剛毅.力大勇猛.記憶驚人.野性尚存.使人望生畏,是唯一不怕猛獸的犬種,被譽為犬中之王。(在牧區一只藏獒能守護四百只羊。一只成年藏獒能同時打敗三只野狼)藏獒對陌生人有強烈的敵意,但對主人忠誠.親熱至極,作為護衛犬忠實可靠。都為能有一只純種藏獒而自豪。藏獒以成為安全與富貴的象征。 藏獒產于我國西藏和青海,被毛長而厚重,耐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性格剛毅,力大兇猛,野性尚存,使人望而生畏。護領地,護食物,善攻擊,對陌生人有強烈敵意,但對主人極為親熱。是看家護院、牧馬放羊的得力助手。它壯如牛、吼如獅、剛柔兼備,能牧牛羊、能解主人之意,能驅豺狼虎豹。據藏族同胞介紹,一條成年藏獒可以斗敗三條惡狼,可以使金錢豹甘拜下風。在西藏被喻為"天狗"。西方人在認識了藏獒的神奇后,稱其為“東方神犬”。 藏獒頭大而方,額面寬,眼睛黑黃,嘴短而粗,嘴角略重,吻短鼻寬,舌大唇厚。頸粗有力,頸下有垂,形體壯實,聽覺敏捷,視覺銳利,前肢五趾尖利,后肢四趾鉤利,犬牙鋒利無比,耳小而下垂,收聽四方信息,尾大而側卷。全身被毛長而密,身毛長10--40厘米,尾毛長20--50厘米,毛色以黑色為多,其次是黃色、白色、青色和灰色,四肢健壯,便于奔跑,動如豹尾,搏斗助攻,令敵防不勝防。一只純種成年藏獒重60公斤左右,長約四尺,肩高二尺半余,強勁兇猛,即使休憩,其形兇相,常人絕不敢靠近。藏獒力大如虎,足以使一只金錢豹或三只惡狼敗陣,兇狠勁斗,使之贏得神犬美譽,也是世界上唯一敢與猛獸搏斗的犬類。8月齡可達性成熟,母犬每年初冬(10--12月份)發情1次,但在海拔較低的半農半牧區,氣候溫暖,管理適當,則可春秋兩次發情。每窩產仔4--5只,多者達7--8只。壽命10--16年。 藏獒耐寒怕熱,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冰雪中仍能安然入睡。性格剛毅,力大兇猛,野性尚存,使人望而生畏。偏肉食,抗病力強。護領地,護食物,善攻擊,對陌生人有強烈的敵意,但對主人親熱至極,任勞任怨,是牧民的得力助手。 藏獒因為生活地區不同,在外觀上也有差別。目前品相最好的上品藏獒,出于西藏的河曲地區。這種藏獒有典型的喜馬拉雅山地犬的原始特征:茂密的鬃毛像非洲雄獅一樣,前胸闊,目光炯炯有神,含蓄而深邃。喜馬拉雅山脈的嚴酷環境賦予了藏獒一種粗獷、剽悍美、剛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也賦予藏獒王者的氣質,高貴、典雅、沉穩、勇敢。還有一種藏獒出于青海地區。這種藏獒幾乎沒有鬃毛,身上的毛也比較短,體型卻更大!但是它的性格沒有帶鬃毛的藏獒兇猛、沉穩。 整體外觀:強壯有力,體型巨大,骨骼、肌肉發育良好,威嚴肅穆,表情平靜. 習性:伴侶型看護犬,生長緩慢,母犬2-3歲達到成熟,公犬則至少4歲才成為成熟的成年犬 性情:自主性強、充滿領地意識 頭部:頭面寬闊,頭骨寬大,枕骨、額明確,枕骨至上額和上額到鼻尖的比例相等,但鼻子的長度可以短些。鼻筒寬大。 眼部:眼睛有神,黑暗中閃亮,中等尺寸大小,呈深淺不一的褐色。 耳部:耳朵較大,呈三角形,自然下垂,緊貼面部靠前。警覺時自然升起。耳部覆蓋柔和較體毛短的絨毛。 嘴部:前上齒、前下齒平整,上部和下部呈剪式咬合(齒輪式咬合),齒列緊緊結合,以使下顎(唇)呈方型,保持鼻筒立方體的形狀。平齒亦可接受。 頸部:粗大,肌肉發達,極少垂肉,呈躬型,覆蓋直立的鬃毛。 軀體前部:雙肩平落,骨干肌肉發達。前腿直而粗壯,直立時輕度朝內傾斜。 軀干:粗壯,背部挺直、寬闊,肌肉發達,整體稍略下蹲。胸部下垂并低于上肘部。軀看干長度略大于高度。 爪:腳盤較大,對稱,腳趾間有毛,類似貓科動物的爪。 尾部:中長,長度不能超過踝關節,和背部呈一條線,自然卷起,尾部毛較長、蓬松,卷起時呈花狀(俗稱"菊花尾")。 步態:步伐很輕,有彈性,自由有力,奔跑沿直線。漫步時非常從容。 皮毛:毛發厚(密)而長,冬季比夏季更濃密,公犬比母犬的毛發要長,頸部和肩部(及背部)有更長更粗的毛。前后小腿后部有較長的毛發。 顏色:純黑、鐵包金、褐色、各種形態的金色、各種形態的灰色,還有奶油色和巧克力色等等,胸前有星狀的白色及足部略微的白色印記是可以接受的。雙眼上部有"假眼"印記,四肢下部和尾部末端可以是深淺不一的淺純色。 與藏獒有關的人文知識 藏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珍稀犬種之一,有些研究者認為他們是世界上特別是歐洲大陸許多其他大型獒犬的祖先。雖然自1880年中期起,許多有關獒犬的文獻已出現,卻很少有詳盡完整的的資料。最早有關于大狗(即藏獒)的資料出現在公元前1100年的中國,大型犬的頭蓋骨被推斷是在石器及青銅器時代,今日獒犬的祖先一般相信是跟隨著亞利安人、波斯、希臘以及羅馬的軍人而去,稍后隨著阿提拉及Genghis (蒙古汗國王) 旅行至歐洲。同時在這幾個世紀中,西藏獒犬仍稀落地散布在喜馬拉雅山谷區中,目前發展成備受西藏人贊譽的大型動物。在1859年時,英國舉行了第一次狗展,1873年成立了犬協會以及第一本血統書,其中包含了4027只狗。依照英國犬協會正式的分類,其中來自西藏的大狗第一次被正式稱為西藏獒犬。1874年,又有二只西藏獒犬被威爾士王子(后來的愛德華七世)帶入英國,并在1875年12月的宮廷狗展中展示。從那時起到1928年,只有零星的獒犬進口到英國及歐洲。1982年第一個正式飼養此犬的準則被犬協會采用。此準則亦被FCI (Federation Cynological International,國際犬業協會) 所采用。美國養狗人俱樂部(AKC)積極參與西藏獒犬品系的建立,關于西藏獒犬的標準文件已經于2004年10月完成,并于2005年1月1日開始生效。今日在西藏、尼泊爾及其它喜馬拉雅山區,它們大部份仍被當作寺廟、庭院和牲口的守衛,非常能適應高山嚴酷的生存條件,有的隨著西藏的貿易商或羊群旅行,這些狗的任務是保護他們主人的羊群與帳蓬,并抵御狼、雪豹等的侵害。 藏獒因為生活地區不同,在外觀上也有差別。目前品相最好的上品藏獒,出于西藏的河曲地區。這種藏獒有典型的喜馬拉雅山地犬的原始特征:茂密的鬃毛像非洲雄獅一樣,前胸寬闊,目光炯炯有神,含蓄而深邃。喜馬拉雅山脈的嚴酷環境賦予了藏獒一種粗獷、剽悍美、剛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也賦予藏獒王者的氣質,高貴、典雅、沉穩、勇敢。還有一種藏獒出于青海地區。這種藏獒幾乎沒有鬃毛,身上的毛也比較短,體型卻更大!但是它的性格沒有帶鬃毛的藏獒兇猛、沉穩。 西藏獒是舉世公認的最古老而僅存于世的稀有犬種,在古老的東方有關藏獒神奇的傳說已被神話為英勇護主事跡的化身。他不僅漂亮、雄壯、威武、盛氣凌人的氣勢能使的小及兇殘的動物如獅豹、野狼不寒而栗,而且他忠心護主的天性,不僅是游牧民族的最佳保護犬,同時也被認定是國王、部落首長的最佳護衛犬。 在傳說中的中國古代,很多從邊疆地區 請記住本站的網址:www.imc14.com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