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于犬、貓、狐(偶見于人)之小腸而吸血。分布于世界各地,而有55%之寄生率。為甚重要之小型線蟲。 69~120早15至2omm。蟲體雖小,但因會吸取血液,為害頗大;該蟲可經胎盤、口腔及皮膚感染,癥狀因個體及感染程度而異;輕者不易察覺,一般有消糞便常常黏液及血絲;嚴重者,可因急性貧血或其它并發癥而死亡。 一、生活史 發育環可分為五期。蟲卵于夏季經1至2天就含有仔蟲。孵化后之仔蟲似桿線蟲可攝取食物。2至3天后行第一次脫皮,第五天脫囊第二次脫皮,此時已不攝食且具感染力。感染法為直接感染有下述三法。第一法經皮感染:自宿主之皮膚穿入沿血管、淋己管經肝臟、心臟至肺穿破肺胞循支氣管、氣管、喉頭經食道、胃至小腸上部寄生。然后脫皮三次成成蟲。于感染后約經5周始可由糞便檢出蟲卵。第二法經口感染:經食物食入宿主體內之被囊仔蟲經體內移行至小腸變成成蟲,至成蟲所需日數此經皮感染者為短。第三法胎盤感染:即體內移行中之仔蟲迷入大循環而移入妊娠胎兒。 二、病害 對藏獒幼犬之被害為主。與藏獒犬瘟熱合并時多難治療。癥狀以消化障礙、貧血、黏血便及神經癥狀等為主。消化障礙有食欲異常異嗜、嘔吐、出血性腸炎、腹痛、黏血便等。嚴重者心悸亢進、貧血、黏膜蒼白、紅血球降至200萬左右,故有發生浮腫等。因此患犬削瘦被毛粗剛。又本蟲可分泌毒素而溶血!嗜酸球及神經異常。最后背彎曲、后軀麻痹而倒斃。 三、診斷 糞便檢驗,蟲卵 56至6543。卵殼薄,透明無色,橢圓形、兩端鈍圓、新鮮蟲卵有4至8個卵細胞,卵殼與卵胚細胞之間隙清晰。 即一般所謂的血蟲,最早發現它寄生于十二指腸也叫做十二指腸蟲??杉毞譃?種。犬鉤蟲的母蟲比公蟲大。另外鉤蟲的寄生能力強,可行經由口、皮膚、胎盤感染。主要癥狀為精神沉郁、消化失常、瀉痢、血便、消瘦、腹痛、貧血、結膜蒼白、營養失調、排便惡臭。 該寄生蟲的防范及治療: 可注射山成藥dnp,品名diso phenol,或者是口服四氯化碳,或麝香草酚,或是土荊油;倘若嚴重貧血時,應同時服用鐵劑,以及vit b complex等營養補給及適當的護理。 請記住本站的網址:www.imc14.com (責任編輯:admin) |